王婆:一个坏人的基本素质 l 闫晗
文/ 闫晗
《水浒传》的第二十三回和《金瓶梅》的开头,当潘金莲撑窗的杆子偶然掉下去打在西门庆的头上,两人对视一眼,智商高心肠狠的女人、大宋的“两性关系专家”王婆,就从充斥着荷尔蒙的空气中嗅到了银子的味道。
如同潜伏在民间的福尔摩斯一般,王婆具有超强的信息搜集和整理、分析能力,看到一个细节,便能推理出故事的走向,揣测出各方人物心理,预想最好与最坏的结果。
王婆做事专业。她知道服务好“客户”,开发出市场需求,就能大赚一笔。对人性的了解加上行走江湖的技能,让她有足够的底气“揽事”。接下来,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控住节奏。不主动开口,揣着明白装糊涂,用各种暗语调笑为情事着急得抓耳挠腮的西门庆。价码一定要一次性开足,王婆琢磨着什么价位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而又不把“客户”吓跑。谈笑中印证了对方的诚意,她便立即拿出拉皮条专业八级资格证书——我可是专业的,并提出免责声明:投资不保证赚钱,万一不成你也要认栽。
西门庆给了定金,签了合同——事成后“我便送十两银子与你做棺材本”。怎样追求一个素不相识的良家女子?像阿Q那样直接跟吴妈说“我想跟你困觉”?太low了。要自我营销,塑造品牌。“职业经理人”王婆展示了早已做好的“PPT”,开始了SWOT分析(strengths强项、weaknesses弱项、opportunities机会、threats风险)——“潘、驴、邓、小、闲”大官人你都有。光有这些也是不够的,你看那东京的高衙内,硬件比你还好。女方若不愿意,也是不成的,温水煮青蛙比霸王硬上弓管用。具体战术可以使用“挨光计”——把一个看似摸不到头绪的任务分解开来,分为十步,每一步都有具体的考核指标,便于操作,不需要太高智商就能掌握。当今不少职场人恐怕也不一定有王婆这样的“职业素养”。
不违拗人家心意,不使用暴力,跟着王婆的表格,把握好节奏,每一步都是安全的——暧昧的开放性在于解释权归自己,你情我愿,随时可以全身而退。从让“小潘”答应做寿衣起,再请到家里吃酒,到孤男寡女同处一室,到最后一步西门庆捏佳人的脚试探,便水到渠成。潘金莲如果后悔,也怨不得别人,只会产生罪恶感,怪自己太软弱。上了男人的当也是可耻的。
王婆身上体现了人性之恶。因为这个计策的开头,利用了潘金莲的善良——她似乎不应该答应到王婆家里帮她做寿衣。
毒死武大郎是王婆的“B计划”。当然一开始,偷情男女想不了那么远,王婆也不必交待底牌。倘若到了这一步,作为问题解决专家,她依然有独门技巧:砒霜调在心疼药里,待他一觉身动,便把药灌将下去。毒气发时,必然肠胃迸断,大叫一声。把被一盖,不要使人听见。预先烧下一锅汤,煮着一条抹布。药发之时,必然七窍内流血,口唇上有牙齿咬的痕迹。将煮的抹布只一揩,都揩没了血迹,便入在材里,扛出去烧了。王婆足智多谋又心狠手辣,计谋水平不亚于智多星吴用,倘若身为男子,未必不能上梁山,成为一条好汉。孙二娘夫妇也并不比她境界高。
懂心理学,通晓人情世故,懂杀人技巧,身手太过高明,让人怀疑她经历了怎样丰富的人生,造就一身本领,却屈居小小的茶坊,大隐隐于市。这样的勾当,王婆干过多少回呢?肯定不止一次。只是之前没有遇到武松罢了。
可惜浑身都是铠甲,贪财是她唯一的软肋,《水浒传》里她受了剐刑。《金瓶梅》里,王婆则多活了一段时间——等到西门庆死后,潘金莲又被送到王婆处发卖,周守备、陈敬济等人都要买,王婆坚决要一百两银子不肯让步,终于等到了肯出价的武松。
那一刻,潘金莲自负于美貌,王婆沉浸在银钱带来的喜悦中,忘记了武大的死与她们有关,智商降到了低谷,连愚钝如吴月娘都能预测出的不幸,王婆竟没有预料到。或许她们把所有人想得跟自己一样了——谁不是苟且活着,人都是要向前(或钱)看的吧?
当王婆死于武松刀下的那一刻,或许会想起那天她找小潘来做寿衣,假装偶遇西门庆,要去买酒食时,对着他们说了句“大官人便是出钱的,这位娘子便是出力的,亏杀你这两位施主”。万万没想到一语成谶,成了她对自己的终极预言,她因为撮合这一对儿送了命。从一开始,就写好了结局。
(本微信公众号专稿)
点击下面链接,可读部分“朝花时文”近期热读文章:
这是“朝花时文”第1773期。请直接点右下角“写评论”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。投稿邮箱wbb037@jfdaily.com。 投稿类型:散文随笔,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;当下热点文化现象、热门影视剧评论、热门舞台演出评论、热门长篇小说评论,尤喜针对热点、切中时弊、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;请特别注意:不接受诗歌投稿。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,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“朝花时文”栏目或解放日报“朝花”版。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。
“朝花时文”上可查询曾为解放日报“朝花”写作的从80岁到八零后的200多位作家、评论家、艺术家和媒体名作者的力作,猜猜他们是谁,把你想要的姓名回复在首页对话框,如果我们已建这位作者目录,你就可静待发送过来该作者为本副刊或微信撰写的文章。
苹果用户请长按识别二维码,向编辑打赏